据德勤最新一期公开报告:“亚太区的RPA市场在2021年将达到29亿美元的规模,达到203%的增长。作为亚太区最大的经济体,鉴于目前RPA/R&CA在其市场的发展速度,中国或将在2020年成为RPA/R&CA亚太区最大的市场”。
现在,无论是四大还是埃森哲在自己的咨询业务中,都融入了RPA的解决方案,目前相比较其他行业RPA市场的总规模虽然不大,但在这样的增速驱使下,未来的期待性很高。
中国市场“RPA这块蛋糕”,我们要如何吃?本期“艺观”有以下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从行业看,RPA的落地从行业上来看,大多是金融、运营商、制造业、医疗等“一线企业”,从业务类型上看,RPA落地主要集中在财务等相关领域。由于这些要素,四大、埃森哲等咨询类型企业(当然也包括很多优秀的国内咨询企业)都逐渐加强了RPA业务的衔接。
虽然RPA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领域,但RPA本质上有“软件部署”的性质。这里需要RPA工程师熟悉甲方企业的业务逻辑,才能更加从容的部署RPA,而业务逻辑的专业性,是四大和埃森哲这样的企业最擅长的,他们对RPA业务结构的搭建比其他RPA厂商要快几倍,并且项目的测试周期大大缩短,从而使得项目的综合成本大大降低。
“一线”企业虽然重要,但“宽度”远远不够,“春江水暖鸭先知”,广大中小企业是走在市场“最终端位置”的企业。
在业务拓展中,我们可喜的看到,包括不仅仅四大,埃森哲等企业积极和我们建立合作,很多中小型企业,也在为RPA做着积极的尝试和落地,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坦率的说,虽然他们有些地方略显薄弱。不过,只要进行有效的支持,制定好规则,辅之已完善的培训,他们在不久的未来将是RPA主要发力的市场。
不置可否,在很多时候,中国的科技企业在起步及发展阶段,有一定程度的模仿,但创新和发展意识,是现在科技企业的发展主潮流,包括我们在内的RPA友商们,也在研发创新上积极投入。
现在已经不再是外企优先的年代了,当年SAP,Oracle进入中国的时候,确实独步武林,现在金蝶、用友早已经追上,从产品角度上来看,国外的RPA并无多少领先优势,现在的软件人工智能市场,已经不是二十年前了。
从产品力上:由于业务多元化,更多RPA企业,更是加强了产品迭代创新的步伐,更多结合场景,更加高密度,坦率的说,国内的RPA和国外的RPA在产品上也互有优劣势。
从行业生态上:加强生态建设步伐,更加开放,全面试用,完善的培训体系建设…国外和国内的都正在大迈步向前走。
从研发创新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研发创新的步伐,更多的结合场景,完成更多的封装,在终端使用的时候更加便捷…
供应角色向服务角色的转变:一家现代企业,实施RPA不像实施其他产品,RPA的实施更加具有综合性和多元性,应该选择怎么样的RPA产品?什么样的服务商?企业RPA是项目性的还是长期性的?客户在RPA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RPA不仅仅是技术服务,更是一个框架服务,它涉及到:技术、管理、团队等综合的服务。RPA生态圈的服务,包括产品合作方、咨询合作方、实施合作方、产品研发及培训需求。
正基于此,也为四大、埃森哲等咨询和公司和RPA企业提供了更多合作的可能性,一方利用自己专业咨询资源,一方利用自己的产品资源。
守成大国(美国)与新兴大国(中国)之间的摩擦不可避免。即使这种摩擦不以贸易战的形式表现出来,也会以其他摩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能意味着,中美贸易摩擦注定会长期化、复杂化,短期内通过达成一揽子协议来妥善解决的概率很低。
在中国的企业应通过加快改革开放而非闭关自守的方式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应该通过依赖多边合作而非单纯双边对抗的方式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国际形势将怎样变化?我们无法预知,但从供应稳定的角度上,不能一味的追求单一的供应,“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总不会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