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有关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话题热度不断,人工智能更是与5G成为持续热搜的话题,AI当前已然盖过任何科技创新的热度,毕竟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国家在 2017 年 7 月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里明确了接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一个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到 2020 年让中国的 AI 产业界与最强竞争者「齐头并进」;
第二步,在 2025 年在一些 AI 领域实现「世界领先」水平;
第三步,到 2030 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的「主要中心」。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向世人宣告了引领全球 AI 理论、技术和应用的雄心,这也是各国对于核心技术在寻求新的延伸方向,技术创新已经是各国综合实力的PK热力点了。
但从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来看,我们需要关注更多的是AI对于真正场景落地的价值,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技术有用理论
我们必须相信技术是有用的,我们需要正确面对技术的未来价值效应,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会有催化剂作用,当然这些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但是我想强调的是目前还有部分人在关心技术威胁论,这一点大家不用太过分担心,因为人类对于技术的需要主要来自于自身的需求,更多的会考虑伦理、道德等因素。未来一定会是“万物有灵”、“人机共生”的!
AI对于特殊领域的替代
机器人目前在一些特殊领域已经应用很多,它能很好的辅助人们从事一些特殊领域的工作,比如高压电巡检、排雷、排障、特殊物理处理、高精度医疗手术等,很多工作是人类技能无法达到、或会威胁人类自身生命的,AI在这些特殊领域的应用所产生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AI对核心生产的效能提升
AI对效能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改善了工作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以AI技术作为生产机器人,可以保证24小时一直工作,并且精度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高!这些可以从生产制造行业的技术引入分析报告中得到量化的收益分析;
AI对科学研究的发展作用
科学的进步来自基础研究工作者的付出,AI技术好的发展导向,为未来科学基础工作者提供了莫大的动力,让未来科学家能沉下心、静下心去全身心地服务基础研究,只有基础研究得到了重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才强。最近牵动着国人心的新闻前有中兴事件、后有华为与美国的热门事件,人工智能、核心基础、核心自主技术无不在影响着每一步的决策,另外最近升级到IEEE的态度,已经向学术层、基础层更进一步发展,我们更应重视基础研究,而AI在这一阶段的重要性,方向性也将是非常重要的;
AI的嫁接效应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核心技术方向,拥有非常强的嫁接效应,他可以成为另一个互联网+的模式,当前人工智能+教育、AI+医疗、AI+社区、AI+金融、AI+政务等,AI的嫁接效应将无限可能;
AI学习强国效应
AI能力的差距在核心技术上的体现尤为明显,每个从事这个行业的研究者都在为此努力,学习教育的正确促进、人才的培养价值都变得如此重要,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不学习就一定赶不上别人,而当前AI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领域在一定层级上大家的差距并不是很明显,所以通过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重视和培养,将能够带动大家在学习强国意识上的历史责任。
AI对实际产品的落地导向作用
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科学建模、核心算法等方面,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控制、软件建模、大数据研究等方向的价值贡献尤其明显;而国内走在AI前沿的场景化落地厂商,均已推出了大量的代表性产品,如百度、腾讯、创新工场、创新奇智、科沃斯等,他们相继推出了各种工业机器人、RPA虚拟机器人、智能音响、智能客服、机器人视觉等产品。
AI的价值界定效用
对人类与机器的定位给出合适的价值边际、价值边界的影响,促进未来的人机共生发展;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在其所著《人机共生》一书中,全面、深远的阐述了未来人与机器的相处场景,并给出了“人干人的事情、机器做机器”“人机共生”的结论。未来人来与机器一定是有合理的边际和边界,相互共生才能互惠互利。
当然,这些只是笔者从自身所考虑的几个维度,一种新的生产力的出现,必然会对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期待AI技术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从实际受益者来看我们可能更多关心的还是哪些产品会来到我们身边、带给我们切实的便利,其实还是很多的,比如大家已经在使用的自动化购票系统、线上客服、无人便利店、智能音响等,企业中解决方案和产品也很多,比如当下比较流行的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产品、语音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脸识别门禁等。
随着AI技术的新一轮复兴及迅猛发展, 很多时候AI已经被鼓吹的神乎其神,在如今艰难的国际形势以及激烈的科技竞争的背景下,静静思考、攻坚克难,潜心研究人工智能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方向及更加智能化的产品才能于无声中取胜,“百年磨一剑、一朝显锋芒”,我相信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中国的勇气和毅力定将掌握新一轮科技竞争的主动权!